运动健身时警惕这个小细节:高温下运动还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关于运动减肥,有些人会选择在很闷热的室内不开空调运动,或者在很热的时候去户外运动。
据说“高温环境下做运动,能出更多的汗,运动效果更好,能更快地达到减脂的目的”,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另外,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通过增加排汗来减脂的产品和项目,例如“暴汗服”和“高温瑜伽”。这样是否真能减脂?购买这些产品和项目是否在交智商税?
首先我们要知道——
汗液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汗液中水分占绝大部分,在99%以上,其余为固体成分,主要是氯化钠和钾、镁、钙、乳酸、尿素氮等【1】。
汗液的成分主要来源于组织液,通过汗腺分泌出体外。汗液并不包含脂肪成分,换句话说,脂肪并不能直接变成汗液排出体外。因此,出汗只是排水而已,人在失水的状态下只是暂时减轻了体重,并不是真正的减脂。
较热环境下运动,
运动强度会更大吗?
可能有人会说,即便排汗不是排脂肪,但在较热的环境下运动,是否会使运动强度更大,从而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其实,高温下运动的效果是否比常温更好尚无定论。一项研究【2】分别记录了受试者在高温瑜伽和常温瑜伽时的耗氧量,发现受试者的耗氧量在两种环境下并无显著差异。
另一项研究【3】也分别对受试者在高温瑜伽和常温瑜伽时的心率做了监测并收集了数据(如下图),统计分析后发现,两种环境并不会对受试者的心率产生显著影响。
高温运动无功无过,试试也无妨?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不管高温运动减脂有用没用,试一下就好了。
那可就要注意了,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血容量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也就会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容易导致脑梗塞等心脑血管问题。此外,体液中的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大量丢失,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会有导致心脏骤停的风险。
此外,高温下运动还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近日,一则消息冲上热搜,西安一女生为减肥蹬动感单车一小时后肌肉酸痛,次日排出茶色尿液,就医后发现是横纹肌溶解症。今年夏季以来,关于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不断出现,这是个什么疾病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常见原因有:
● 高温和运动或体力劳动叠加在一起。
● 过度的体能锻炼(特别是水分补充不足时)。
● 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药物、感染、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
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基于这些原因,有以下情况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
● 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健身房的力量性训练等。
● 处于高温、高湿和高海拔地区进行剧烈运动。
● 动脉血栓或栓塞。
● 肾脏或肝脏功能不全。
●代谢功能不良,如高血糖高渗透压状态、高血钠和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低血磷。
● 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群、甲型和B型流感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
怎么治疗?
主流的治疗方法是大量的液体静脉注射,针对重症的其他疗法还包含透析及血液过滤。一般来说,早期积极治疗的横纹肌溶解症预后良好。
医生建议
对于长期不运动或者有基础疾病的小伙伴们,运动需科学进行,循序渐进,尊重身体的感受和发出的讯号。
医生建议,在开始运动前,先进行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检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在不同负荷条件下,人体氧耗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动态变化,从而客观、定量地评价心肺功能。
它能够测得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呼吸交换率、代谢当量值、心率储备和呼吸储备、运动血压、运动心电图等重要数据。
运动的生理效应与运动强度成正比,但过高的运动强度又蕴藏着意外风险。
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运动风险也不同。心肺运动试验是观察人体在剧烈运动下的心肺反应和细胞有氧代谢的能力,所以它能够在实验室里观察运动状态下的风险信号。
因此,心肺运动试验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任何检查都替代不了的,能够借此对运动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运动处方、评价运动康复效果。可帮助确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设计,以达到最佳运动强度和最低的运动风险。
最后总结一下,本来炎热的天气,如果再穿着“暴汗服”进行大强度的运动,这时就别想着能减脂了,先担心身体状况吧!运动一定要适量,量力而行,如长期不运动或有基础疾病的朋友,可先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听从医生指导。(赖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