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锁定并驱离隐身敌机意味着什么 彰显空中优势 热点
来源: 搜狐网 ┆ 时间: 2025-10-07 11:00:14
(资料图)
去年在沿海驻训时,我军飞行员李超驾驶歼-16拦截并驱离了外军隐身战机。双方为2对2交会。第一次交汇后,李超已把目标锁定,在近距离缠斗中他做了“桶滚”动作,并在对方战机上方倒飞,通过灵活机动逼近对手。双方座舱盖相隔仅约10至15米;李超同时锁定了对方两架战机,最终成功迫使对方离开该空域。自那次遭遇后,对方那型战机便不再在我国近海附近出现。
这件事让人联想到之前歼-20对美军第五代战机的逼退事件。彼时出面的是已整建制列装歼-20的某作战大队(俗称“王海大队”)。除此之外,歼-16也曾多次承担过类似拦截任务。例如,2023年5月26日,我军歼-16在南海上空拦截一架美军RC-135V侦察机,从对方机头横切过去,迫使美机穿过由中国战机产生的紊流。美方随后对此类拦截提出抗议,称这种拦截“不专业”。
这些近距拦截与逼退行动说明两点:一是对手某些飞机性能或飞行员处置上存在短板;二是我们在该领域已经不只是“追赶”,而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优势。美军的F-35曾在东海遭歼-20近距拦截并被迫离开空域——这在2022年被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提及。国内舆论和一些飞行员认为,歼-20在对抗F-35时具备竞争力,并在实战处置上显示出强硬的一面。许多飞行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不听警告的侵入飞机,他们在执行近距逼退任务时已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心理准备——这也被视为和平年代飞行员的一种担当。